山東省人大代表、聯泓集團董事長鄭月明做客大眾網。
大眾網濟南1月26日訊(記者 李宇瀟)“沒有過剩的行業,只有過剩的產能”“創新不僅僅是產品的創新、技術的創新,更重要的是管理的創新,也就是機制、體制上的創新”近日,山東省人大代表、聯泓集團董事長鄭月明接受大眾網專訪,對于今年政府報告中提出的“去產能、去庫存”,作為生產高端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的企業代表,鄭月明感受十分深刻。
沒有過剩的行業,只有過剩的產能
政府工作報告在“2016年政府工作總體安排”中提出,實現今年目標任務,我們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,全面落實宏觀政策要穩、產業政策要準、微觀政策要活、改革政策要實、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,實施去產能、去庫存、去杠桿、降成本、補短板五大任務,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轉型升級,努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,第一條具體措施就“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”
鄭月明說,這“三去一降一補”對于聯泓集團的發展,是很好的機會?!彼f,在目前原油價格如此低迷的情況下,聯泓集團在魯南科技園區新投產的產業鏈仍然能保持盈利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結構相對合理。公司的主要產品基本上是中國缺的、山東缺的,所以很短時間內就形成了產銷平衡。
聯泓集團在山東滕州的神達化工和昊達化學公司以甲醇為原料、以成熟的DMTO(甲醇制烯烴)技術為切入點,生產具有極具發展潛力的高端烯烴深加工產品,未來將形成聯泓集團行業高端覆蓋,并逐步實現替代進口產品。
聯泓集團還布局了很多新產品,現在這些新產品的潛能還沒完全釋放出來。為此,不斷調產品結構,提高高附加值商品的比例,是企業“十三五”的重要目標之一。
“沒有過剩的行業,只有過剩的產能”,鄭月明對化工行業的未來充滿自信?!盎ば袠I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,只要你處于行業領先水平,就一定會有競爭力,未來發展將大有文章可做?!?/p>
創新的不僅是技術,更重要的是管理
政府工作報告中,還提到了“強化創新第一動力作用”,始終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全面推進理論創新、制度創新、科技創新、文化創新,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。
作為聯想控股六大戰略投資板塊(化工與能源材料)之一,聯泓集團從2010年5月成立至今,短短五年時間,從無到有,打造了以中國相對過剩的甲醇為原料,生產高端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,具有綜合競爭力的烯烴深加工產業園區,資產超過100億元,如此之快的發展速度也與企業始終保持創新的理念密不可分。
鄭月明說,為保持可持續發展,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,提供差異化解決方案,早在產業鏈布局規劃之時,聯泓集團就非常重視技術創新。2011年聯泓成立了常州研發中心,并于2014年升格為研究院,吸引了一批跨國公司研發精英,以及國內頂尖研究機構的博士、碩士等多元化人才加盟。目前,聯泓借助自身的先進技術,在精細化學品方面已發開發出了110個牌號的產品,實現產業化的達46個,并廣泛應用于塑料、紡織、建筑、汽車、光伏等各個行業領域。
此外,與傳統意義上認為的創新僅僅是技術上的創新不同,鄭月明認為,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,創新不僅僅是內涵還是外延都被擴大化了:“創新不僅僅是產品的創新、技術的創新,更重要的是管理的創新,也就是機制、體制上的創新,這個方面的創新意義更為重大?!?/p>
以綠色技術引領綠色產業,與環境和諧發展
要實現“十三五”規劃目標,要把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貫穿于發展全過程。對此,鄭月明說,聯泓集團積極倡導“環保清潔生產,綠色持續發展”的理念,通過生產工藝、產業組織、產業布局、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創新,以綠色技術引領綠色產業,盡最大努力保持與環境的和諧。
以聯泓神達化工、昊達化學公司為例,公司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,責定各裝置區域安全、環保工程師日常管理、督查責任制,實行大風、雨季、霧霾等特殊天氣狀況監測抽查工作,與當地環保局大氣科、園區污水處理站建立工作聯動機制,執行火炬系統緊急排放、污水系統異常排放的匯報通知機制。
同時,在“環保至上、科學防治、節能減排、綜合利用”方針的指導下,嚴格堅持環保設施“三同時”制度,自各裝置生產以來,所有環保設施、設備穩定運行,與生產同步率為100%,大氣、水等污染物達標排放。